目前位置: 首頁 > 經銷商專區 > 客服技術支援 >
常見問題
問題類別 商品資訊問題 發佈日期 2007/01/16
商品類別   -   商品品牌  
IDE、SCSI、SATA 硬碟機之間的差異?

最主要的差異有以下6點;

1. 連接的原理:

SATA :是指『序列式』的ATA,傳輸方式是點對點傳輸 (在使用SATA硬碟時不需要設定硬碟的主從)

ATA   :是指『並列式』的(P)ATA,傳輸方式是非點對點傳輸 (若共用一條IDE排線時須先設定主從關係)

 

2. 傳輸效率:

SATA:目前市面上有Serial ATA I (150MB/s)Serial ATA II (300MB/s)兩種,未來Serial ATA III資料傳輸數率將高達600MB/s

ATA  :從早期的ATA-33(33MB/s)ATA133(133MB/s)

 

3. 可靠性:

SATASerial ATA 可將「周期性備援檢查」(CRC) 整合到指令及資料封包等級上,以提高匯流排的可靠性。

ATA  :資料錯誤率較SATA來的高。

 

4. 方便性:

SATA:提供了熱插拔功能 (External-SATA可以把硬碟當移動式硬碟來使用)

ATA  :不支援熱插拔 (要裝上新硬碟必須先關機,設定好主從後再把硬碟接上IDE排線,重新開機後才可使用)

 

5. 價格:

價格方面SATA已經與PATA相當了,因為SATA越來越普及,可想而知的是未來(P)ATA的價格可能比SATA價格還貴。

 

6. 排線型式:

SATA :連接線較細、容易彎曲並且較長(可達100 cm),所以在安裝時較方便,也因為連接線較細所以不會比較妨礙機箱內的空氣對流,比較利於散熱,提高了整個系統的穩定性。

ATA  :傳統的硬碟排線由於很寬又較短(45cm),彎曲起來較為困難,安裝時較不方便,也因面積較大會影響機箱內的空氣對流散導致熱效能下降,降低系統的穩定性。

 

2者間,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對該裝置支援的總頻寬,但是頻寬並不等於效能,硬碟的效能還是取決於硬碟的存取速度及搜尋時間。

如果以上常見問題還不能解答您的疑惑,請您寫信來詢問建達。 客服信箱